摘要 目的:為觀察 ZZ 型電腦肛腸綜合治療儀與傳統(tǒng)手術方法治療痔瘡的療效及安全性。方法:將 560 例痔瘡病人,其中 II 、 III 期內痔 154 例、外痔 273 例、混合痔 133 例病人為治療組。用 ZZ 型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。對照組 126 例。其中 II 、 III 期內痔 35 例、外痔 60 例、混合痔 31 例。按傳統(tǒng)手術治療。分別觀察手術創(chuàng)面治愈時間,術后疼痛發(fā)生情況及程度、出血、創(chuàng)面水腫、肛門墜脹等并發(fā)癥。結果:治療組 560 例中治愈 531 例、好轉 26 例、無效 3 例??傆行?99.4% 。對照組 126 例中、治愈 108 例、好轉 15 例、無效 3 例。總有效率為 97.6% 。治療組與對照組、創(chuàng)面愈合時間優(yōu)于對照組、肛門墜脹發(fā)生率少于對照組,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。結果表明 ZZ 型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痔瘡效果肯定,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率低,而具有使用方便,療效高,安全可靠,無明顯并發(fā)癥后遺癥等優(yōu)點。
關鍵詞 痔 HCPT 功能
我們于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12 月,應用杭州大力神醫(yī)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(chǎn) ZZ 型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各類痔瘡 560 例,取得了較好的療效。現(xiàn)報告如下。
1 臨床資料
本方案設治療組和對照組,共選病例 686 例,均由本院肛腸科門診和住院部提供,并按病種隨機分組。治療組 560 例,男性 236 例,女性 324 例,其中 II 、 III 期內痔 154 例,外痔 273 例,混合痔 133 例?;颊吣挲g 17 ~ 68 歲。病程最短 7 天,最長 30 年。對照組 126 例,男性 69 例,女性 57 例,其中 II 、 III 內痔 35 例,外痔 60 例,混合痔 31 例。年齡 23 ~ 67 歲。病程最短 2 天,最長 25 年。診斷標準依據(jù) 2000 年中醫(yī)學會外科學會肛腸外科學組制定的《痔診斷暫行標準》 [1] 。
2 治療方法:治療組采用杭州大力神醫(yī)療器械有公司生產(chǎn)的 ZZ — II 型電腦肛腸綜合治療儀高頻電容場痔瘡治療功能(簡稱 HCPT 功能)操作治療 [2] 。
2 . 1 治療前準備,排清大便,取左側臥位。肛門術野常規(guī)備皮消毒鋪巾。麻醉采用局部浸潤麻醉。
2 . 2 內痔的治療,采用小彎止血鉗提起內痔核,然后用高頻電容場電鉗夾緊痔核根部,其下墊好紗布,踩下腳控開關, 3 — 5S 后儀器將自動報警,松開腳控開關。如果痔核較大,可在同一痔核不同平面反復鉗夾至滿意為止。取下治療鉗痔核基底部出現(xiàn)灰白色干結組織。若痔核較大殘端??捎酶哳l電刀距該干結組織 5mm 外將痔核殘端切除??捎猛瑯臃椒ㄌ幚砥渌麅戎獭?
2 . 3 外痔的治療,用高頻電鉗自外痔的基底夾住 ( 注意不要夾到肛門括約肌層 ) 。再用紗布保護電鉗兩側正常皮膚,踩下腳控開關。 3 — 5S 儀器將自動報警。松開腳控開關,然后用高頻電刀將外痔核殘斷切除。若外痔基底部較廣泛者,可先將外痔基底部皮膚呈 V 型切開。稍加頓性分離,然后用鉗夾內外部分,一次治療。
2 . 4 混合痔的治療,用組織鉗于齒線外提起痔核后,用電鉗外至外痔最外側,內至內痔基底部夾住痔核,其操作同內外痔,若痔核比較大,呈環(huán)狀時,先處理 3.7.11 點痔核,然后處理其他點的痔核。對照組采用傳統(tǒng)的外痔切除術和內痔結扎術、混合痔內扎外切術方法治療。
2 . 5 術后處理,每天用中藥坐浴液(本院制劑)外洗坐浴。外敷痔瘡膏(本院制劑)至痔核脫落,創(chuàng)面愈合。若痔核比較多,可適當口服抗生素和中藥。并保持大便通暢。
療效評定
按《中醫(yī)病癥診斷標準》 [3] 評定。
3 . 1 治愈:癥狀消失,痔核消失。
3 . 2 好轉:癥狀改善,痔核縮小。
3 . 3 未愈: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
4 統(tǒng)計學處理
計數(shù)資料用 X ² 檢驗。
5 治療結果
5 . 1 兩組治愈情況見表 1 。
表 1 兩組治愈情況見
n 治愈 ( % ) 好轉 ( % ) 無效 ( % ) 總有效率 |
治療組 560 531 ( 94.8 ) 26 ( 4.6 ) 3 ( 0.5 ) 99.42% 對照組 126 108 ( 85.7 ) 15 ( 11.9 ) 3 ( 2.3 ) 97.6% |
注:與對照組比較, * P < 0.05
治療組 560 例,創(chuàng)面愈合時間分別為: 363 例 2 周, 129 例 3 周, 65 例 4 周。術手明顯疼痛時間為 1 小時 -2 天,外痔患者多為 2-3 小時;多數(shù)外痔和環(huán)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平均 3-5 天大便時有輕度出血和 2-3 天的肛門水腫及輕度墜脹惑。對照組 126 例,創(chuàng)面愈合時間分別為: 35 例 2 周, 71 例 3 周, 17 例 4 周。術后明顯疼痛時間為 1 小時至 3 天。外痔和混合痔術后平均 2-6 天大便時有輕度出血,特別是內痔和混合痔結扎線頭脫落時、少數(shù)患者在 7-14 天容易出血。而肛緣水腫和肛門墜脹感的現(xiàn)象較明顯,多數(shù)持續(xù) 7-10 天。治療組術后不良反應明顯小于對照相。
治療組隨診 536 例 1-2 年無復發(fā),而且術后無 1 例出現(xiàn)大出血及肛門狹窄。對照組隨診 113 例 1-2 年。術后 3 例出現(xiàn)大出血, 1 例感染,無 1 例肛門狹窄。
6 討論
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痔瘡,從療效上看優(yōu)于傳統(tǒng)方法手術治療痔瘡,術后疼痛較輕,出血少,創(chuàng)面愈合時間較傳統(tǒng)手術短。而 ZZ-II 型肛腸綜合治療儀利用電鉗,鉗夾痔核后。組織內帶電離子及偶極子在高頻電容場電容式電極的作用下。急劇振蕩和旋轉,互相與周圍媒質發(fā)生磨擦產(chǎn)生一種內源熱,同時治療部位組織液迅速干枯,組織蛋白變性粘連,但不碳化,治療局部纖維蛋白酶質滲出增加促進血管閉合。明顯減少術中,術后出血。治療后即切除痔核殘端,減輕了下墜感。而傳統(tǒng)方法 II 、 III 期內痔及混合痔,絕大多數(shù)需行手術治療。而應用肛腸綜合治療儀高頻電容場電鉗每個痔核治療僅需 3-5 秒,明顯地縮短了手術時間,治
療后局部即出現(xiàn)組織粘蓮,血管閉塞,因無開放創(chuàng)面,有效地降低了術中、術后的出血、感染率。并且具有熱定向性,可控性好,局限性強的特點,在治療痔核時保證其消除痔核組織的同時不損傷深部及周圍組織,符合現(xiàn)代痔瘡治療的概念,即消除癥狀,保護肛墊功能。而且血栓性外痔及結締組織外痔行基底鉗夾,將該處組織脫水干結,血管閉合,形成一個無活性組織帶,相當于物理性結扎縫合。鉗上部分切除,不需縫合,術后無出血,較傳統(tǒng)手術簡單安全。混合痔依據(jù)外剝內扎的原則進行外切內脫治療,即外痔部分同上法處理,內痔部分利用高頻電容場的內源性熱使之脫水成干片狀,納入肛內待自然液化脫落,若痔核殘端較大在距痔核基底部 5mm 以外之痔組織以高頻電刀切除,避免了因殘留組織太多影響排便的缺陷。既免除了術中出血,又因無開放性創(chuàng)面而減少了術后感染的機會,與傳統(tǒng)的內扎外剝術式有異曲同工之效。免除了縫合、換藥、拆線。而環(huán)狀混合痔分成 3 ~ 6 區(qū),將一個環(huán)狀的大痔塊變?yōu)槎鄠€痔核組織,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小化,一次性處理,免除了分次手術帶來的痛苦。同時各痔核殘端之區(qū)間保留皮橋,避免了術后肛門因環(huán)形瘢痕而引起的肛門狹窄。并且肛腸綜合治療儀高頻電容場鉗治療技術是一種新型、安全、簡便的肛腸治療技術,值得臨床推廣。
參考文獻
[1] 喻德洪、楊新慶、黃筵庭。重新認識,提高痔的診治水平、中華外科雜志, 2003 , 38 ( 12 ): 890 。
[2] 俞凱華 馮玉琨 特理因子在痔瘡治療中應用 中國肛腸病雜志 2002.38 ( 12 ) 880.
[3] 國家中醫(yī)管理局發(fā)布、中醫(yī)病證診斷療效標準、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 1994 ; 131 ~ 132 、